据央视新闻报道,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他将重振美国制造业,但眼下,美国制造商们正在削减数千个就业岗位。对于工业岗位流失的原因,有分析认为,是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强硬的移民立场以及“大而美”法案。而这三项,正是是特朗普政府宣称能把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的三大政策。
打击移民冲击美制造业
报告显示,美国在八月减少了12000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自4月白宫发起关税战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累计减少了42000个。
有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对移民的打击,尤其是执法人员突然冲进工作地点抓人的行为对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和招聘都造成了冲击。
近日,美国移民执法人员在针对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佐治亚州一家工厂及相关承包商的突击执法行动中,抓捕475名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其中大多数来自韩国。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认为,特朗普对非法移民采取严厉的驱逐和逮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其核心支持群体,即“红脖子”选民在移民和就业问题上的情绪。然而,这一立场与美国制造业的现实需求存在深刻矛盾。
“长期以来,美国制造业部分依赖非法移民劳动力来控制成本。非法移民工资低、不享受社保及工会保障,为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显著的用工成本优势。”徐明棋说,“一旦完全转向正规雇用渠道,本土工人的较高工资与福利要求将大幅推高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国际竞争力。”
徐明棋指出,强硬的移民政策导致低端劳动力供应缩减,而美国本土劳动力,特别是中高龄群体,在技能结构和就业意愿上难以适应传统制造业的需求。他们往往缺乏新技术培训,不愿接受较低工资和高强度劳动,这使得一些依赖密集劳动力的行业面临“用工荒”。即便政府号召企业回流,缺乏配套产业链和熟练技术工人仍成为阻碍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瓶颈。
多重因素导致岗位流失
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高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制造业的困境。
从特朗普声称美国政府4月2日起将对全球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以来,美国对各国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一变再变,即使和有些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也难以完全落实。
混乱的政策也使得美国本土制造商趋于保守。“企业对当前的情况感到不确定,”经济学家萨拉·埃斯特雷普指出,“一切都在日复一日地变化,他们不清楚应该怎么安排生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招聘。”
徐明棋表示,进口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导致许多美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成本显著增加。这使得最终产品定价上升、利润压缩,企业扩张和再投资意愿降低。
“此外,所谓的‘大而美’法案虽然在名义上旨在推动经济扩张,实则可能加剧财政赤字,而除了能源和军工等少数行业外,普通消费品制造业并未获得实质性支持。”徐明棋称,“在通胀高企、经营成本全面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面临持续的经营压力。”
制造业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行业,其竞争力高度依赖成熟、高效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在徐明棋看来,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正是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配套和高度协同的供应链网络。相比之下,美国在一般制造业领域的产业链断裂、分散,企业之间缺乏协同,物流与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尽管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等多届政府均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但实际进展有限,制造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并未回升,反而持续趋于萎缩。
盛达优配-专业配资开户-配资炒股平台网-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