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李世民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这一决定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
虽然李世民因此成功登上帝位,但这一事件也成为后世抨击他的焦点,许多人认为他行为残忍,甚至有人认为李建成远比李世民更加优秀,是更适合当皇帝的人。然而,经过千年历史的洗礼,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立场的理由。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李建成当时的权势之大,足以证明李世民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赌注成功。没有玄武门前的果敢决定,唐朝的皇位不可能属于李世民。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得从玄武门之变的背景开始讲起。
玄武门之变
展开剩余86%唐高祖李渊统一全国后,关于他是否关心国家政治和发展,历史记载并不清晰,大家知道的只是,他对后宫的兴趣非常浓厚。《唐书》曾记载,李渊晚年宠爱了许多嫔妃,生下了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小皇子。
尽管后人常常认为李世民登基后修改了史书,以改善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动机去恶意抹黑李建成的形象。
如果我们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历史,那李建成完全可能借助后宫的影响力,联合李元吉和嫔妃们,抹黑李世民,以获取更多支持。事实上,这些嫔妃的目的始终是巩固自己的地位,保护自己的儿子。
因此,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也使得史书记载李建成联合嫔妃们诋毁李世民的可能性变得有了依据。至于一些野史中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与嫔妃私通之事,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其真伪,但这种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那么,太子与嫔妃联合起来对抗李世民,最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答案显而易见——皇帝李渊与李建成之间的关系将逐渐疏远。李渊曾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犹豫不决,但随着李建成的进一步发展,他的态度开始明确。如果李渊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李建成,李世民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最终的选择便只能是先发制人。
李世民深知,只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果敢杀死李建成,他才能迫使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果然,当李建成照常出门时,李世民的箭矢已然在等待。最终,李建成被当场射杀,李元吉也未能幸免。
看到自己的次子如此狠毒,李渊无法理解,但此时的他已经无法阻止李世民,只能无奈地将皇位交给他。
李建成的三大优势
有人说李世民成功的背后有赌博的成分,而这种赌徒式的冒险并非完全无因,李建成当时具备了三大显著的优势。
第一:正统优势
李建成是太子,正统继承人。尽管李世民无论多么出色、卓越,他始终无法改变李建成已经是太子的事实。即便李世民通过修改史书美化自己,正统之位依然属于李建成。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自从大禹传位给姒启之后,父传子、家天下的模式便定型,直到西周时期更明确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
即便李建成并不出色,作为太子的身份仍给了他巨大的优势。李世民挑战正统继承的传统,面对那些尊重传统的群臣和百姓,他的挑战显得格外困难。李建成不仅拥有正统的优势,还具备天生的权威。如果李建成不死,李世民根本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历史的判断者往往偏向李世民的残忍,但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民众来说,李世民挑战传统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只有通过实际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才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否则他也许永远都无法洗清这段历史。
第二:人才优势
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团队支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点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权力斗争中同样适用。
李建成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积极招揽各类人才。尽管李世民也在积累自己的力量,但李建成麾下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远超李世民。作为太子,李建成无疑能更好地吸引人才,这也是他团队壮大的原因之一。
与李建成不同,李世民作为藩王,在招揽人才时必须得到李渊的批准,这使得他招揽的人才往往受到限制。历史上许多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依赖身边的强大团队,而李建成无疑在这一点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李世民的影响力和支持者远不如李建成强大。即使李建成并非军事天才,但他依靠广泛的人脉和庞大的支持系统,逐步削弱了李世民的威胁。
第三:军功优势
李世民的军功显然是他最大的亮点之一,他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获得了“天策上将”的称号,位居所有王子之上。
然而,李建成虽然看似没有显赫的军功,但他参与的战斗同样为他赢得了声誉,尤其是与刘黑闼的战斗。作为太子,李建成并不需要亲自指挥军队,他只需参与其中,证明自己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就足以为自己加分。这一点和李世民有所不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虽强,但李建成凭借太子身份的特殊性,同样获得了皇室的特殊待遇。
从这点来看,李世民的军事优势并非无可战胜,李建成凭借身份的优势也能在很多场合脱颖而出。
结语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被誉为一代雄主,绝非空穴来风。历史上,李建成也有着许多优势,但他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错失了登上皇位的机会。历史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时机和决断,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展现出的果敢和决心,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而李建成则未能抓住机会,他的失败也揭示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古训。在历史的书写者面前,胜利者的光环往往掩盖了失败者的遗憾。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专业配资开户-配资炒股平台网-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