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
历史回眸
1.2018年8月3日,由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广播电视台、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峰端影业(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电影《天渠》在全国政协大礼堂首映。
黄大发
延伸阅读:该片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原型,讲述了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生命渠”的故事,展现了基层党员的奉献精神。黄大发的坚守与付出,生动诠释了“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通过影视作品、宣传报道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案例。
dsfsdfsdf
2.1943 年8 月,遵义县八里乡农民组织义勇军开展反苛捐杂税、反饥饿斗争,历时一年余结束。
展开剩余53%延伸阅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支撑战争开支,在地方摊派了沉重的赋税、徭役,加上地方官吏层层盘剥,农民负担急剧加重。遵义县八里乡(今属遵义市播州区)地处农村,农民以务农为主,在粮食歉收、物价飞涨的情况下,苛捐杂税和强制征役让许多家庭难以维持生计,饥饿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的压迫使农民对官府的不满逐渐积累,而1943年前后的持续旱灾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生存危机成为斗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1943年8月,八里乡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自发组织“义勇军”,以反抗苛捐杂税、争取生存权利为目标。参与者多为当地农民,他们手持农具、土制武器等,聚集起来与地方当局对抗,拒绝缴纳不合理赋税,并要求官府开仓放粮缓解饥荒。
斗争历时一年多,期间农民义勇军多次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先进思想指导,加上国民政府的强力镇压,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官僚的嚣张气焰。
这一斗争是抗战时期农民在生存压力下的自发反抗,真实反映了当时底层民众的苦难与抗争精神,成为近代贵州农民运动的缩影。
(资料来源:遵义市档案馆)
栏目支持:
遵义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
遵义市党史研究室
遵义市政协文史委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专业配资开户-配资炒股平台网-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